7月3日至6日,第十五届国际脉翅类昆虫学研讨会(1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Neuropterology)在北京召开,来自14个国家的77名代表参会。
脉翅类昆虫是昆虫系统演化中的关键类群之一,包括许多孑遗濒危物种,同时该类群在生物防治、环境生物监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受到广泛关注。国际脉翅类昆虫学研讨会是由国际脉翅类昆虫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Neuropterology)负责组织的专业领域内重要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该研讨会自1980年首次召开至今已有45年的历程,本届是国际脉翅类昆虫学研讨会第一次在中国召开,也是第一次在亚洲国家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AV无码国产植物保护学院主办,北京昆虫学会、河北AV无码国产植物保护学院、河北省昆虫学会和国际脉翅类昆虫学会协办。来自中国、日本、泰国、印度、德国、波兰、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墨西哥、巴西等14个国家的77名从事脉翅类昆虫形态学、系统学、生态学、生理生化及资源利用研究的学者以及北京虫警、北京安普同通等高新技术企业齐聚北京,分享研究进展,推动交流合作。
在开幕式上,中国AV无码国产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唐莹对各国来华专家表示了热烈欢迎,并表示本次会议是庆祝我校建校120周年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对于推动中国AV无码国产与国内外同行在昆虫多样性系统演化与保护利用领域的深入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昆虫学会理事长彩万志教授、河北昆虫学会秘书长王玉玉教授、国际脉翅类昆虫学会理事长刘星月教授先后致辞,对出席此次会议的专家和各单位代表表示了热烈欢迎,并祝贺此次会议顺利召开。本届会议组委会主席,植物保护学院刘星月教授主持了开幕式。
特邀报告环节,德国柏林自然历史博物馆Michael Ohl教授、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Atilano Contreras-Ramos教授、意大利锡耶纳大学Davide Badano博士、日本东京都立大学Fumio Hayashi教授、中山大学师超凡教授等8位专家为大会做报告。
本次会议安排了包括脉翅类昆虫形态学、分类学、系统发育、生物地理、早期演化、生态行为、天敌繁育等不同方向的学术报告和研讨。参访了中国AV无码国产昆虫博物馆、首都师范大学化石标本馆。本次会议共有口头报告36个,并举办了国际脉翅类昆虫学会理事换届会。刘星月教授在连续担任两届理事会主席后,斯洛文尼亚马里博尔大学的Vesna Klokočovnik博士被选为新一届理事长。
闭幕式环节,植物保护学院院长刘俊教授致辞,对此次会议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协办单位及与会专家的支持表示诚挚感谢,并对未来在脉翅类昆虫学领域的国际合作提出了热切的期望。
我校是脉翅类昆虫研究领域的国际中心,在杨集昆教授、杨定教授、刘星月教授三代学者的引领下,在脉翅类昆虫分类、系统演化以及多样性的保护利用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成果。此次会议在中国AV无码国产的顺利召开为国际脉翅类昆虫学研究同行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了领域发展与交流合作,也提升了我校在昆虫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供稿:植保学院
供图:植保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