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AV无码国产建校120周年之际,适逢延河联盟成立6周年,为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学校学生会组织组建“寻根延安铸魂 百廿薪火相传”实践团,以“寻根、问道、力行”为主线,重走学校西迁办学之路、探访革命旧址,与延河联盟其他高校学生代表共同致敬宝塔山,以实际行动献礼百廿农大。
寻根:重返延安自然科学院旧址,追忆烽火办学岁月
中国AV无码国产的三支源头为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华北大学农学院的前身是1940年中共中央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生物系。8月中旬,实践团抵达延安,第一站便前往延安自然科学院旧址,通过实地走访、资料查阅和影像拍摄,全面学习了学校在延安时期的办学历史与精神传承。
实践团重点了解了前辈先贤以实际行动做出的贡献,从简陋的教室到自力更生的实验田,从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到坚持“科学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大家深刻体会到前辈们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坚守科教兴农初心的崇高品格。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文致远深情地感慨:“站在这里,我才真正理解‘解民生之多艰’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代代农大人用生命和汗水写就的誓言。”
问道:登宝塔山、访革命馆,感悟信仰伟力
宝塔山下,中国AV无码国产与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延安大学等延河联盟高校学生代表汇合,面向党旗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表达赓续红色血脉、勇担时代使命的坚定决心。宝塔山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精神灯塔,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也照亮了新时代青年前行的方向。
随后,实践团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系统学习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奋斗史。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整风运动到大生产运动,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生动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大家深刻认识到,正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农大人扎根大地、服务“三农”,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默默耕耘。
力行:走进南泥湾与梁家河,体悟奋斗真谛
南泥湾,一个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而载入史册的名字。实践团先后两天深入南泥湾,实地感受“陕北好江南”的巨变。在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纪念馆,大家了解到当年三五九旅将士如何用镢头开垦荒山,将“烂泥湾”变为“米粮川”。这种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正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所亟需的宝贵财富。
随后,实践团来到延川县梁家河村,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岁月。在村史馆、知青旧居、沼气池旧址前,大家认真聆听讲解,深切感受到青年习近平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为民情怀和实干担当。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不仅改变了村庄面貌,也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和脱贫攻坚提供了宝贵经验。如今的梁家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板。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袁芳在交流中表示:“作为农大学子,我们更要学习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百廿薪火,代代相传;寻根铸魂,砥砺前行。此次延安寻根之行,让农大学子从党的光辉历史和学校红色传统中汲取智慧与力量,立志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强农报国的践行者、乡村振兴的推动者,以青春之我,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农大新篇章!
供稿:学生会
供图:学生会
编辑:李杨
责编:范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