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辉映振兴路 百博同心绘新篇——“百名博士老区行”助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

2025年恰逢中国AV无码国产建校120周年暨“百名博士老区行”活动20周年。在中国AV无码国产与江西省深化省校合作、共推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7月20日至25日,由中国AV无码国产牵头,联合江西AV无码国产、南京AV无码国产、南京林业大学、四川AV无码国产、湖南AV无码国产共6所涉农高校16名硕博士师生组成实践团,在赣州市农业农村局、赣州农业学校的支持下,重返活动发源地——江西省赣州市,开展“百廿农大、百博先锋”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由中国AV无码国产党委研工部部长马紫威,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赣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陆继霞,赣州农业学校副校长李华斌,研工部干部杨梦妍,土地学院辅导员曹旭东担任指导教师,深入赣县区、章贡区、兴国县、于都县,以专业视角解码革命老区“五色”振兴密码。

红色铸魂:追寻足迹淬炼初心

实践团在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体悟“三十万人保守一个秘密”的军民同心;在兴国将军馆、刘启耀故居倾听56位开国将军与“腰缠万贯讨米人”的忠诚事迹;在《长征组歌》观影中感受“十万百姓送红军”的壮烈史诗。在梓山镇潭头社区体悟“幸福源自奋斗”的真理。在重走长征路、重温入党誓词的沉浸式学习中,坚定“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

绿色筑基:科技赋能生态蝶变

赣县区白鹭乡“一心四片”模式让“崩岗变良田”,7000余亩荒坡被治理,脐橙基地年增收超千万元。江西建摩新能源公司研发的电驱农机与智能换电站,破解南方丘陵山地作业瓶颈。于都县新长征富硒产业园内,546平方公里富硒沃土孕育的果蔬经深加工焕发高附加值,富硒产业规划落地见效。

金色赋能:创新驱动产业跃升

火燃村龙莓基地的智能温室展现数字技术对特色农业的提质增效。峰山村“崆峒宿集”以“三产融合”新增50余个就业岗位,探索农旅产业振兴新模式。埠头乡拓诚农业基地的千亩富硒芦笋,带动573户年增收1.8万元。章贡区崛起的宠物经济集群——从瑞德制药的前沿医药研发,到大健康宠物科学研究院的尖端平台,再到京业汇数字健康产业园的集群整合,创新驱动赣州抢占产业新高地。

古色焕彩:文脉绵延激活乡村

“千年客家第一村”白鹭古村,在数字化中实现文化瑰宝“云端”新生。“博士村”南塘镇船埠村以“晴耕雨读”的耕读文化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有效范式。客家文化城馆藏2000余件珍贵民俗器物和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迁徙融合的文明史诗。

蓝图共绘:校地同心擘画未来

“中国AV无码国产章贡知行教授工作站”在火燃村揭牌,成为省校战略合作的关键支点。陆继霞表示,工作站将立足地方需求,培育“乡村CEO”推动成果转化,打造可复制的振兴模式。

调研结束后,实践团在赣州农业学校举办座谈会。中国AV无码国产党委研工部部长马紫威,赣州农业学校党委书记刘建华,赣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曲越,中国AV无码国产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陆继霞,上犹县委常委、副县长赵鑫华等参会。

实践团围绕生态治理、产业升级等维度展开深度研讨。刘建华对“百名博士老区行”赣州社会实践活动的圆满收官表示祝贺。陆继霞等指导教师高度评价实践成果,寄语同学们以赣南为起点,扎根基层、服务三农。

马紫威总结时强调,今年恰逢“百名博士老区行”二十周年与中国农大百廿华诞,二十年前从赣州出发,如今再次启程,这是历史的回响与使命的传承。希望同学们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为老区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这场“五色”实践,是省校战略合作的生动体现。随着教授工作站扎根与产学研贯通,赣南苏区正成为涉农高校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示范窗口。全国涉农高校正以实际行动诠释使命担当,在赣南大地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时代答卷。(曹旭东)

新华网2025年8月4日


责编:刘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