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岭花乡有一支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聚焦花卉全链条技术创新,书写出“一朵花带富一方人”的振兴故事。他们就是中农花卉科技创新团队,践行“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模式,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高原特色农业的青春助农路径。
中农花卉科技创新团队依托中农大-云天化花卉联合研究中心,整合教授工作站、云南晋宁云天化花卉科技小院等平台开展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是一支充满活力的青年科技创新服务团队。团队现有成员29人,每年驻扎超330天。他们扎根生产一线,以党建为引领,聚焦高原特色育种、优质高产栽培、高效低损采后等全链条技术创新,用实际行动践行“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农大校训。
红色引擎驱动 青春助农答卷
团队成立临时党支部,联动校企政三方合作建立“红色1+1”基地,与政府、企业、宣讲团等党支部联学共建,开展“学党章 守党纪 强党性”“红韵暖冬 小院筑梦”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月季等花卉产业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团队还邀请园艺学院关工委副主任赵梁军教授担任党建指导员,组织开展 “暖亭行动” 和 “田间党课铭初心・校史传承担使命” 主题党日活动。
依托学生“一站式”青年社区,团队打造“花农会客厅”,整合技术培训、电商直播、政策咨询功能,构建起 “一站式产业服务生态圈”。“红色书屋”扎根科技小院,既作为党建理论学习驿站,又成为小院学生创新创意孵化站,实现了思想淬炼与实践突破的无缝衔接。
在服务惠民方面,团队构建“理论培训 - 田间指导 - 跟踪服务”三级助农体系,深化“党建 + 科技 + 产业”模式,通过支部共建凝聚校地协同合力。以“红链聚势,月季绽彩:党建赋能花卉产业谱新篇”为主题,建立“花田学校”、开展“科技助农直通车”行动和“乡村振兴・科技兴花”花卉科技助农培训大讲堂,搭建起产业交流与技术推广平台,推动产业研究与成果应用同步。
“在服务云南‘云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我们不断坚定理想信念,要充分发挥青年力量。”团队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连续多年与云南省花卉技术培训推广中心及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开展技术培训和田间技术推广48次,累计服务花农3568人;与云天化集团共建示范大棚10个,展示新技术应用效果;在晋宁宝峰镇建立 “科技小院示范田”,方便农户随时观摩实操。
育种突破瓶颈 月季绽放世界
针对我国切花月季品种长期依赖进口、专利费高昂的“卡脖子”困境,团队建成专业月季种质资源圃,系统收集保存国内外月季种质资源1084份。构建“三性三能6维度”商业化综合评价体系,使育种效率提升40%。
“我们想让中国月季绽放世界,打破国外品种垄断的局面。”通过杂交25000余次,试验杂交组合2000多个,团队筛选出能育母本超60个、父本超50个,结实杂交组合100余个,核心亲本20多个,核心杂交组合约30个。目前,已培育21个切花月季新品种,其中“菲韵”因显著的抗衰老特性,瓶插期达14-16天、耐贮运性提升28%,入选2025年云南省农业主导品种。
栽培采后革新 效益突破极限
面对传统栽培模式存在的叶幕稀疏、病害易发、光合效率低等难题,团队首创“半寄生栽培技术”,通过砧木与接穗的生理协同机制,增加辅养枝数量2倍,从根本上解决了辅养枝叶幕稀少、多病、光合效率低的产量提升瓶颈。
团队还创建依据品种特性的个性化高位修剪技术,实现中产品种高产化、高产品种优质化。集成创新的“切花月季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体系”,使中产品种单枝产量提升28%,亩产达14-15万枝,是传统地栽的3-4倍,高产品种优质花率突破 65%。该技术获国家专利1项,纳入2025年国家标准。
针对采后处理效率低、损耗高的痛点,团队构建国内首个图像化切花质量分级数据库,应用到自动分级系统后,分拣速度较人工效率提升6-8倍。同时,创新压差快速预冷技术,使预冷时间从12小时缩短至1.5小时,预冷效率提高8倍。
以“自动分级 + 压差预冷”为核心的切花采后保鲜技术体系,使采后损耗从35%降至25%。该技术获国家专利6项,入选2021年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并成功应用于2023年杭州亚运会颁奖鲜花保障工程,还获第八届中国国际 “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
花开云岭富农 青春报国建功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培养为支撑,以产业发展为目标”,团队探索出“政府 + 龙头企业 + 合作社”的三级助农推广模式,技术成果在云南16个县市规模化应用,带动22500余名花农增收,累计创造经济效益4.2亿元,使“云花”成为“致富花”,真正实现了“一朵花带富一方人”的振兴图景。
此外,团队的科技成果与助农服务获新华社、CCTV、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和转载百余次。新闻媒体的广泛传播,有效增强了云南花卉产业的知名度与品牌价值,也彰显了农大青年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
这个2025五四青年标兵集体,正用 “硬核科技 + 暖心服务” 诠释着新时代农大青年的责任担当,在彩云之南的土地上,绘就花卉科技的壮丽画卷,为乡村振兴和花卉产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
编辑:马文哲
责编:范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