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拿着讲稿,踏上通往学代会舞台的台阶时,我的脑海中一片混乱。此时此刻,在我无数纷乱的思绪里脱颖而出的,竟是几段课上的回忆。迷茫无措之际,我好像看到了那个在讲台上向我们微笑的可婷婷老师,仿佛听到了三教上课时清脆的铃声……然后,我看到她开口,那温柔而又坚定的话语,穿越了时空,在此时此刻伴在了我的耳旁,给了我继续走下去的无尽力量。
回忆伴着夏日的暖阳,飘回了大一时的某个午后。那是我第一次上可老师的课。影视导论是我至今为止最喜欢的课之一。因为在这门课上,可老师不仅带着我们从古至今地游历电影百年发展之史,欣赏中外影视之瑰宝,她还总是告诉我们,不要忘记我们传播学子身上的社会责任。在影视导论的第一节课上,我在笔记本的扉页写下了一句震撼着我的心灵,让我至今难忘的话语。当时疫情还未结束,世界局势并不安定,国外故意抹黑中国防疫政策的新闻层出不穷。可老师在讲台上望着我们,话语坚定地告诉我们这些眼中尚还带着迷茫的孩子们,我们为何要坐在这个教室里,我们肩上将要肩负的责任究竟是什么。
“为了构建更加公平的世界传播新秩序。”
这句话就像晨钟一样,划破了我心中的迷雾。它让一个刚刚进入大学,不知自己未来何去何从的小女孩,一下子有了前进的目标与动力。我想起了同一年,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网络宣传片发布,振奋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当我在形势与政策课上再一次欣赏那个宣传片时,可老师的话语又一次浮现在我的心中,一个小小的梦想也在我的脑海里生根发芽——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演,拍出更多和这部宣传片一样优秀的影片,打破那些不公平的世界传播话语体系,告诉世界,这才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东方强国应该有的样子,构建更加公平的世界传播新秩序。
后来,这句话被我写在了形势与政策的论文里,写在了中外新闻传播史的答卷里,更是写在了我的心里。
一年以后,我又选了可老师的院选课,主持与表达。如果说在影视导论的课上,可老师教给我的是影视与传播的内涵,那这门主持与表达更多是在教会我们传播的技能。通过可老师的这门课,我才发现,对于信息的表达方式原来这么重要。假设我有一个很好的项目,但因为我不会用大家能够听懂的精炼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那么我的项目很有可能会被埋没,我们的才华也会无处施展。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可老师通过丰富的课程内容,让我们从描述静物开始,逐渐鼓励我们开口说话。到了期末以后,我惊讶于自己从面对着镜头说不出话,蜕变成能够对着眼前的视频素材口若悬河。最后,可老师让我们练习了一分钟的自我介绍。也正是这个自我介绍的练习,在半年后的今天将我送上了更高的舞台。我一开始只会简单地罗列自己的荣誉和技能,但可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单一的罗列很难打动别人,我的自我介绍需要更加生动才能够打动别人。经过反复的修改,我学会了怎样用更加动人的语言,让我的话语真正走入他人的心中。
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立项答辩前,我还在走廊里遇到了可老师,可老师笑着和我打招呼,为我加油。有了主持与表达的技能傍身,我们创新小队的讲稿深入浅出,打动人心,因此成功地杀出重围,拿到了来之不易的立项资格。
除了课堂里对我们的细心培养,可老师也常在生活中关心着我们。去年冬天,极寒的天气打乱了我们小组的拍摄计划。路过的可老师发现了在冰天雪地里发抖的我们,赶紧将我们领回了她的办公室,给我们倒上了热水,让我们暖暖身子,还告诉我们,以后制定拍摄计划要关注天气,切勿鲁莽行事。我一边暖着被冻僵了的手指,一边望着可老师。那一刻,可老师在我心中的形象,已经从一个老师,变成了像妈妈一样温柔而又可靠的存在。
思绪在回忆里转了个圈,此时此刻,我已经走到了学代会的舞台上。可老师教给我的社会责任、传播技巧、还有带给我的关怀在这一刻化作了一股巨大的能量,让我稳住了紧张的内心,在话筒前沉稳地打开了我的讲稿。传播学子的社会责任,让我的话语更加坚定,传播学子的表达技能,让我的内容更加生动,传播学子的人文关怀,让我的语言更加动人。
讲结束,我走下了舞台,可老师带给我的东西,远远不止这些,更让我受益匪浅。蔡元培曾说过:“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可老师将我们学生个人的思想、技能培养,与国家需要结合了起来,培养出了一批批有责任担当、专业技能和人文关怀的学生。
下课铃响了,台下响起了掌声。
供稿:崔艺馨 党委教师工作部
编辑:马文哲
责编:范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