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课程而结缘
回想2018年的夏天,在一节“经济学”本科课程下课之后,我冲到已经走出教室的刘启明老师身边,气喘吁吁地和老师说到:“老师,您的课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想加您微信,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再回人发来读书”,我也就和刘老师因此结缘。一转眼六年多过去,我也进入了博士研究生的学习阶段,在这些年里,刘老师的魅力人格和谆谆教诲一直对我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看来,刘老师是有理想、有态度、有责任、树榜样的一名十分友善的人民教师。
一念坚持:心有大我,胸怀天下的奉献者
刘老师是一位心有大我,胸怀天下的奉献者。这些年来,风尘仆仆、日理万机是我对刘老师工作态度的客观评价。每当我去刘老师办公室探讨问题,总能见到他同时在两个电脑屏幕上来回操作,甚至在跟我讨论问题的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地回复电话和消息,有时一上午忙到吃饭都成问题,只得托付我去食堂买个便餐打发自己。这些年来,我也很多次跟随老师外出调研,在去程的火车、飞机上,刘老师总是最有精力的那一个,在我们学生都如磕头捣蒜般打瞌睡时,他总能够拿出文件、打开电脑为办公做准备;在调研的日子中,刘老师总是那个起的最早、干的最多、休息最少的“年轻人”,这让我不由自主地心生愧疚,并慢慢地向他学习。老师的奉献精神和工作态度不仅让我十分敬佩,更多的是心疼。
一个标杆: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好榜样
刘老师是一位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好榜样。刘老师拥有十分明晰的规则意识。这些年来,在我学业和人格不断的成长过程中,刘老师一遍遍不厌其烦地和我解释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既帮我解决了疑惑、扩展了视野,又助我规避了风险、获得了经验。在硕士时,我初次与刘老师前往外地调研,他便通过告诫和暗示的方式给予我一套与人打交道的“尚方宝典”,并告诉我可以紧跟在他身边,向他“参与式”学习在外出调研时的人情世故与基本的行为准则;刘老师还是一名严格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的人。每当我在负责与他的合作项目时,刘老师总是能够按照他的承诺在短时间内及时给予回复和意见,这使得我们的沟通和工作效率变得高效。他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和言行一致的行事准则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我在潜意识中不断强化了“言行一致”“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一种态度: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研究者
刘老师是一位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研究者。如果说奉献精神、言行一致是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那么勤奋创新的治学态度就是促使其持续进步的动力源泉。随着公共管理学科理论和研究范式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需要不断强化自己的创新意识,努力接触新事物,汲取新知识、新方法和新素材,刘老师也不例外。他的勤奋创新的研究精神体现在方方面面,既能体现在他日常授课过程中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事问题的巧妙结合,又能体现在他在日常研究过程中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的创新尝试,还能体现在他对自己硕博士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对“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的敦促和引导。每当我来到他的办公室,总能看到他桌上又翻开了几本新的研究书籍,有时我会和老师谈论起最近的关注点和研究进展,他也会十分兴奋地和我探讨他新关注的社会现象和研究问题,有时如果一些师兄师姐同时在场,办公室会变成辩论场,好不热闹。
一份责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启明星
刘老师是一位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启明星。有关刘老师的这一优点,快做了他四年学生的我想必最有发言权。硕士刚开始那段时间,我是一个学术研究的“白痴”,既不熟练基本的研究方法,也没有敏锐的问题意识,曾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因为自己基础差甚至想过自暴自弃。但刘老师及时地发现了这一问题,并通过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育技巧将我拉回学术研究的正轨,让我树立了基本的信心,使我沉下心来走到现在。在硕士毕业论文开题的那段时间,我对“农村集体经济基本属性”这一问题理解比较模糊,但刘老师并没有直接就这一问题进行回应,而是向我分享了一些有价值的文章、专家观点和书籍,并引导我做一个内容相关的综述,启发我主动思考,这一培养和引导模式深深地影响了我,培养了我较为独立的思考能力和问题意识,使我近些年来频频受益。
一缕友善:德才兼备,春风化雨的好朋友
刘老师是坚持的奉献者、是能作为标杆的好榜样、是勤学创新的研究者、是因材施教的启明星,但更重要的,他是一位德才兼备、春风化雨的好朋友。在我的理解中,刘老师对于自己学生的培养教育永远坚持“素质教育与人格教育同等重要”的理念和原则。因此,在认识刘老师的六年多、作为他学生的四年多中,他在我心中永远是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绅士形象,不仅因为他有帅气硬朗的外表,更是因为他有一颗温暖、体贴的同情心和同理心。多年来,我对刘老师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他对我的关心、爱护和教育潜在地告诉了我一个道理:“作为研究者的前提,首先要是一个大写的人”。
因结缘而坚持
正如王夫之所说,“身教重于言传”,这是评价当代人民教师是否优秀最为重要的标准之一。做人之于做学问,正如先后事之区分,教师在专注教书之外,教人做人才是他价值的真正体现。我很高兴,也很幸运,我和刘老师因课程而结缘,得益于他优秀的师德,我们得以因结缘而坚持。
供稿:赵健君 党委教师工作部
编辑:马文哲
责编:范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