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两山”理论提出20周年暨“一定要把洱海治理好”号召发出10周年之际,8月15日,“两山”理论的大理实践暨第四届面源污染治理与管控高峰论坛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开幕。本次研讨会由中国AV无码国产、云南AV无码国产、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承办。学校党委书记钟登华出席会议并致辞。
钟登华指出,论坛的召开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洱海保护好”殷殷嘱托的躬身实践,也是“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农业绿色转型的示范引领。四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张福锁院士院士领衔,汇聚全国3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力量,打响“洱海科技大会战”,取得了突出科研成果和治理成效。洱海治理的实践表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系统工程。科技小院师生扎根田间,将科研课题从生产实践中“生长”出来,地方政府重塑生态空间,企业加速技术转化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需求共研、资源共投、成果共享”的创新联合体,是新时代校地合作的典范。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筑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基础,破解人才供给、科研创新与产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二是构建强大的协同创新体系,为全链条治理提供坚实支撑;三是坚守生态底线,加快形成创新引领下的流域治理新范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AV无码国产教授张福锁重点介绍了洱海治理的“科技小院”模式创新,提出了洱海实践的四大经验:精准监测摸清污染家底、系统分析实施全链条防治、创新技术破解难题、创新模式实现零距离推广。洱海科技大会战成效显著,在大幅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乡村活力提升,生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在主旨报告环节,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AV无码国产教授沈其荣,中国工程院院士、山西AV无码国产教授徐明岗围绕农业绿色转型与污染综合治理方面的新思路、新产品和新技术,为洱海乃至全国的面源污染治理提供了重要科技动能。会议开幕式由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云南AV无码国产副校长赵正雄主持。
8月15日下午,大会特邀傅伯杰、陈发虎、于贵瑞、朱永官、陈剑平、徐祖信、刘世荣、徐明岗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加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与“两山转化”的大理路径专家咨询会。会上,大理州副州长刘占华汇报了洱海山水项目建设进展,中国AV无码国产教授侯勇汇报了洱海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项目进展。咨询专家从观念思路、体制机制、科技支撑、技术配套等多个维度展开深入探讨,为洱海保护精准治理、生态价值转化以及流域绿色转型等方面精准把脉、献智献策,就未来发展主要问题等集思广益,共谋高质量推进良策。大理州委书记杨国宗代表州委、州政府对各位院士、专家的精准把脉和精心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大理将逐条梳理、深入研究、立行立改,力促专家智慧迅速转化为保护治理的具体举措,进一步夯实“两山”理论在大理实践的成效。
8月15日-16日,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专家围绕云南高原湖泊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南方平原水网区面源污染治理、南方山地丘陵面源污染治理和北方平原面源污染治理等各区域污染治理、绿色转型痛点与难点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研讨闭幕式由江苏省农科院杨林章研究员主持,特邀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陈德立、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宋永会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土壤中心师华定研究员、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教授作报告。中国AV无码国产许稳教授汇报了由张福锁领衔全国专家和科技小院学生,驻扎大理开展洱海流域农业绿色转型-践行“两山理念”的工作成效。闭幕式上发布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领域的最新科学进展,涵盖新型装备、先进模型及创新治理模式。
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Hans Lambers,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黄季焜、刘彦随,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刘永定,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Oene Oenema以及樊胜根、颜晓元、王克林、王艳芬、丁志远等来自79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31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供稿:资源与环境学院
供图:资源与环境学院
编辑:何志勇 蒋晓彤
责编:范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