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笃行 |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智领农业新程,赋能强农使命

编者按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更是全校上下积极迎接建校120周年的喜庆之年。学校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立足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8个提升行动”和“2个倍增计划”,统筹做好“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布局,以更强力度、更实举措,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为系统总结2025年上半年重点工作成效,科学谋划下一步工作,持续推进学校重点工作走深走实,特开设“同心笃行”新闻专题,聚焦各学院(系)推进落实学校重点工作任务的亮点和成效,共同绘就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奋进画卷,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建校120周年。

2025年上半年,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信电学院”)紧扣“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的使命担当,围绕“8个提升行动”和“2个倍增计划”,紧扣建校120周年与学院70周年院庆契机,团结带领全院师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农业强国战略贡献信电智慧与力量。

强化政治引领,精学笃行夯实发展根基

信电学院始终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精学笃行夯实理论根基。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12次,聚焦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教育强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等开展二级理论中心组学习6次,开展“守正·尚新”理论大讲堂6次,“信思享·政充电”行政沙龙3次,开展党员共上一堂党课,团结动员全院师生积极投身国家战略和学校“双一流”建设。引导支部创新党课模式,探索沉浸式校地联学党课,以“农业强国,党员何为”为主题,

计算机工程教工党支部在怀柔科技小院与雁栖镇党委联学,数据科学与工程教工党支部与海淀区农技中心党支部联系,深入农业现代化建设场景,切实增强党员教育效果。

在组织建设方面,落实“先锋行动”,数据科学研究生党支部形成“立学立言立行”工作法并在校内外党支部推广。凝练“一融双高”党建工作体系,在支部层面打造有学院特色、有广泛影响的品牌,计算机工程教工党支部“神农赋能进小院”、数据科学教工党支部“AI赋能智慧党建平台”项目入选校级重点项目。学生党支部在科研竞赛中彰显实力,20余名党员牵头开展智慧渔业、AI大模型、农业机器人等创新研究,斩获北京市“挑战杯”一等奖等10余项荣誉,党员叶浩作为校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在“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分享经验。

学院融媒宣传展现实践育人成效,撰写思政教育典型案例《强化融媒体中心建设 探索网络育人新路径》,入选《中国AV无码国产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成果文集》。打造实践育人“大思政课”。依托校友和学科力量,开展“七秩风华,薪火赓续”暑期社会实践,通过校友专访、科技小院或科研基地实习等方式,为广大学生讲述凝练学院精神、参与农业发展的“大思政课”。推进“新闻标题系列化”建设,提升学校“双甲子”、学院70周年宣传氛围。打造“院庆专栏”“百廿学术·七秩信研”等品牌,围绕“五育并举”,打造学生工作宣传矩阵。聚集“一个文化场所”文化提升项目,进一步完善信电楼“楼宇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育人载体。

深化教育改革,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院坚持“招生促进培养”理念,依托学院优势资源,把握关键节点,开展多元招生工作。举办2025年“陕皖智慧农业”招生宣传活动,线上线下走访招生,深度参与陕西省“组团式”引智工程,与省委组织部常态化对接,拓展招生宣传矩阵。截至6月中旬,完成安徽32次、陕西20次招生走访;6月中下旬,69名教师200余人次赴陕皖开展高考招生驻点咨询。同步推进推免及硕博连读生选拔筹备,依托课堂、讲座、论坛等,构建本科生培育机制,参与“博峰计划”,打通智慧农业AI+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通道,夯实优质生源基础。

多管齐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质量完成新培养方案五门大类平台课程教学任务,组织召开大类平台课程和核心通识课建设研讨会,着力构建适应不同专业需求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果,获批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项,“一院一品”实践育人品牌项目1项,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面上课题3项;国际化人才培养实现新突破,立项本科生国际化素养提升项目3项。深化教育数字化改革,《电力系统暂态分析》开展“慕课西行”,与西部三校共建同步课堂;《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建成AI智慧课程,构建五位一体数字人才培养体系;《程序设计A》应用AI技术实现智能组题、电子签到、防作弊等功能,提升教学管理效能。1人荣获“第十一届中国AV无码国产教学名师奖”,3人在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奖。

同时,学位论文质量提升显著,2025年夏季批次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通过率100%,2024年论文抽检全部合格。实施导师分层分类遴选,突出专业学位导师需组建校企“双导师”团队。研究生离校满意度调研有序推进,力求通过调研结果精准把握学生需求,进一步优化研究生教育服务体系。

推进学科建设,以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

学院持续强化对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支撑能力,高质量完成2024年度“双一流”监测数据集中填报,联合工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编制农业工程《2025年“双一流”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学科高峰提升计划)》,并通过学校专家论证。有序推进“学科高质量发展规划年”工作部署和“十五五”规划预研工作;按期完成“十五五”发展规划预研报告初稿;在学科负责人康绍忠院士的带领下,与工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联合召开“人工智能+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研讨会;学院将进一步构建面向2035学科发展战略框架的《学院学科发展布局与质量提升方案》和《学院“十五五”规划预研报告》,为智能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筑牢根基。

学院持续强化科研创新实力,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子课题1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3项。获国内发明专利22项,1-4月发表SCI论文105篇(含自然指数期刊1篇)、EI论文36篇,出版著作1部并获施普林格・自然 “中国新发展奖”。

学院多维度拓展科研发展格局,2025年上半年,新增教授工作站3个、国际科技小院1个,成果转化9项。2人担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4人担任北京市创新团队专家。农业 AI 智能眼镜在云南、甘肃等地规模化应用,苹果收获一体机、作物表型检测机器人等技术取得突破,农机北斗辅助驾驶系统助力智慧农业落地生根。

学院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为学院发展增添国际化动能。30余人次出国交流,有效拓宽师生国际视野。学院访问加纳技能培训与创业发展大学,并实地考察当地产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动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迈向新台阶。积极参加中-哈联合实验室活动,并分享科研成果;此外,邀请英国、日本等多国专家参与“双甲子”信电号角系列学术报告,分享前沿理念,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助力学院科研接轨国际前沿。

 

坚持人才强院战略,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

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学校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外引内培”。成功引进2名“人工智能+”人才,系统推进校级各类型人才(团队)培育的申报和建设工作,组织高水平教学团队、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小精尖领域首席专家队伍建设的落实实施。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定制培训,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营造“引才、育才、用才”的良好生态,为学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坚持实施面向青年教师的青年学术沙龙活动,不断提升青年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能力;继续加强博士后队伍建设,推荐4名优秀海外人才申报国家级青年人才储备项目,申请并获批首次5个“人工智能+”兴农博士后岗位。

锚定目标持之以恒,再启新程勇立新功

展望下半年,学院将持续深化党建业务融合,丰富学习形式,培育更多党建品牌项目。强化融媒宣传与实践育人,完善宣传矩阵,开展特色实践活动,进一步夯实党务工作基础,提升工作质效。加快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落实“学科高质量发展规划年”任务,完善《学科发展布局与质量提升方案》,推进智慧农业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力争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申报中实现新突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学科专业+AI”交叉课程建设,落实工程硕博士入企实践,确保研究生离校满意度≥90%。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为智能科技赋能农业储备核心人才。强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与日本京都大学、英国萨里大学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新建教授工作站等社会服务平台,主办科技成果转化活动,让更多高价值成果落地乡村振兴一线。

新起点,新征程。信电学院将以“8+2”行动计划为指引,勇担智能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时代使命,以更昂扬的姿态、更务实的举措,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农业强国战略贡献信电智慧与力量。

素材提供:信电学院

编辑:姜萍萍

责编:李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