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工学院2025届毕业典礼于曾宪梓报告厅顺利举办。毕业典礼由工学院党委书记尤泳主持。
随着毕业视频《致青春》的放映,工学院2025届毕业典礼正式拉开序幕。尤泳向参加本次毕业典礼的学生及家长介绍了出席的领导及教师,向所有人的到来表达欢迎。
工学院副院长王庆杰宣读了优秀毕业生授予决定、校级百篇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研究生校级优秀学位论文表彰名单,他向获奖同学表示了祝贺,也激励毕业生们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奋发图强,夺取更多新的成就。
本科优秀毕业生代表李昕桐在发言中回顾了四年大学生活的成长与收获。在工学院的四年,专业课程教会她用工程技术解决农业问题,培养了服务“三农”的深厚情怀;校园活动和学生工作锻炼了她组织协调能力;志愿项目、社会实践拓宽了她的视野,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即将踏出校园,她将牢记“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硕士优秀毕业生代表王亮在发言中回顾了在工学院的求学经历,八年间,从长安街国庆盛典的荣光,到沙漠边缘三尺讲台的坚守;从实验室的理论推演,到牧草田的机械轰鸣,是工学院在他心里种下了家国情怀的根和知农爱农的苗。他作为工院人的自豪,深耕于“自找苦吃,扎根基层”的实干沃土之中,飞于“科技报国,服务民生”的广阔蓝图之中。最后,他号召同学们带着在工学院锻造的知识、淬炼的精神和深厚的情怀,勇敢地踏上新的征程。
博士优秀毕业生代表刘磊在发言中回顾了自己的科研成长历程,并分享了他作为中国巴西科技小院首任院长的海外实践经历,在那段难忘的时光他深刻理解了“科技无国界,农业有担当”的真谛。他深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科技工作者,更应该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勇挑最难啃的“硬骨头”,投身祖国最需要的科研领域。他对团队老师的支持与家人的陪伴表示感谢,并承诺将继续秉持“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的理念,扎根农业主战场,开展智能农机系统化和工程化的研究。最后,他祝愿全体毕业生做有情怀、有技术、有担当的工院人,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广阔舞台上,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张学松教授作为2021级本科生班主任代表发言,用真挚的情感寄语2025届毕业生。他希望毕业生们“在巧克力里藏颗酒心”,守护住炽热、醇厚的初心,拥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在岁月经历中发酵,积攒更强的内核力量。他祝愿毕业生们“在卷心菜里做棵向日葵”,在未来的重重挑战和工作压力中,向上捕捉阳光,向下根植善良。他寄语毕业生们“在旧地图里画新大陆”,勇于突破“舒适圈”,从“敢想”到“敢干”,从“质疑”到“创造”,在创新中保持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不断推进自我、社会、国家和世界之间的联结。
何志祝教授作为研究生导师代表,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洞见寄语毕业生。他通过回顾学生们从科研新手到独立研究者的成长历程,赞扬了大家在实验室和田间地头展现的坚韧精神和研究成果。他祝福同学们,作为“工院人”,在未来的人生中能够做独立的思考者、有担当的创造者、坚韧的破局者,永葆赤子之心,在广阔人生中砥砺前行。
院长宋正河以《以青春之名,赴时代之约——做永远在路上的追光者》为题致辞2025届毕业生。他深情回顾了学生们在田间地头、实验室和国内外实践中的奋斗身影,高度赞扬了同学们用行动诠释“厚德尚行,守正创新,精工强农,奋进一流”的工院品质。他对毕业生提出三点殷切期望,愿同学们以青春为帆,扬起终身学习的求知之航,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延展知识的半径,拓宽人生的边界,真正成为时代浪潮中永不褪色的弄潮儿;愿同学们以梦想为炬,照亮砥砺奋斗的前行之路,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魄力,保持强大的韧劲和闯劲,真正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好种子”;愿同学们以时代为卷,书写开拓创新的奋进之章,用智慧与汗水为国家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他对毕业生们深情表达,工学院永远是学子们的温暖港湾,勉励大家保持"孩子气"般的纯粹热爱,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中做眼里有光、心中有梦的追光者。
为了加强校友与校友之间、校友与母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今年有34位毕业生受聘成为校友联络人。副院长黄光群、机械工程系主任李海涛、农业工程系主任刘贤上台为校友联络人颁发聘书并合影留念。
学院领导、学位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委员上台为毕业生拨穗。本科毕业生、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次序依次上台接受拨穗并合影留念。毕业典礼在拨穗仪式环节达到了高潮。
在院歌《约定》的合唱声中,工学院2025年毕业典礼圆满结束。无论未来奔赴何地,毕业生们将铭记“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精神;传承农大人“扎根大地、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发扬工学院“厚德尚行,守正创新;精工强农,奋进一流”的学院品质,勇担“强国先强农、农大作先锋”的时代使命!
供稿:工学院
供图:工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孟祥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