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全国涉农高校“百名博士老区行”中国AV无码国产“黑土地保护专项实践团”开营仪式在中国AV无码国产吉林梨树实验站举行。本次活动为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莘莘学子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和实践应用的场域,引导广大研究生充分运用专业所学,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实验站站长李保国教授、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兼梨树实验站副站长王贵满研究员、实验站党委书记张赤老师、中国AV无码国产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周虎教授、副院长刘哲教授、党委研工部副部长姚晓闯副教授、朱宇博实验师、带队教师武鸿等,与来自全国八所农业高校的20余名青年学子齐聚一堂,共同翻开以科技赋能黑土保护、以行动筑牢大国粮仓的青春篇章。
在中国AV无码国产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之际,学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以“强组织、强品牌、强实效”为目标推动2025年暑假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2025年是学校“百名博士老区行”品牌活动20周年,本次暑期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以“百廿农大、百博先锋”为主题,学校联合全国高校进一步推动“百名博士老区行”研究生跨校联合社会实践活动提质升级,旨在号召全国高校的研究生筑梦复兴、强国有我、奔赴基层、建功立业,通过赴我校实验场站、科技小院、产业研究院和教授工作站等场域进行国情考察、实地调研、科技帮扶、政策宣讲、志愿服务等丰富多样的实践行动,进一步丰富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场域,进一步解决生产一线的问题,为“三农”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黑土地,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耕地瑰宝”,更是我国粮食生产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让它永远造福人民。火红七月,沃野流金,在这片承载着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黑土核心区,一场以青春之名、向黑土而行的实践征程正式启幕。
开营仪式启征程:锚定黑土保护实践坐标
开营仪式由研工部副部长姚晓闯主持。他介绍了“百名博士老区行”这一学校研究生实践育人的特色品牌的发展历程和实践意义。学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了本次专项,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既是一次“理论落地”的淬炼之旅,更是一场“青春担当”的践行之约。希望来自不同高校的实践团成员深入黑土地的田间地头,用脚步丈量黑土厚度,用专业洞察黑土现状,系统评估以秸秆覆盖还田为核心的“梨树模式”在土壤肥力提升、抗逆减灾等方面的实际成效与推广挑战,让课堂上的土壤学、生态学理论在黑土地上“生根发芽”。
专家领航明方向:解码黑土保护 “实践密码”
李保国教授在致辞中深情回顾了“梨树模式”的诞生历程——二十年来,科研团队与当地农民并肩作战,在一次次试验中摸索出适合黑土地的保护路径,让曾经“变薄、变瘦、变硬”的黑土重新焕发生机。他勉励学子们:“黑土地保护不是纸上谈兵,要带着问题去看、带着思考去做,真正理解‘梨树模式’背后‘生态与生产双赢’的深层逻辑。”
周虎教授则为实践团勾勒出清晰的调研蓝图:此次实践将覆盖典型黑土区、风沙侵蚀区、半山区及低洼易涝区等多元地貌,通过土壤采样分析、田间长势监测、农户访谈等方式,全面掌握不同区域黑土地的“健康状况”。他希望大家在实践中找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让研究成果真正服务于黑土保护的实践需求。
“能在黑土核心区践行所学,是我们农科学子的荣幸,更是责任。”实践团队长、东北AV无码国产杨学晨代表全体成员表态,将以“求知若渴”的态度深入调研,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服务一线,让青春汗水浸润黑土,用专业能力守护粮仓。
授旗铸魂担使命:青春旗帜映红黑土沃野
“请接旗!” 随着一声庄重的号令,张赤书记与王贵满研究员共同将两面鲜红的实践团团旗,郑重授予校外领队杨学晨与校内领队何青洋。这不仅是一份信任的传递,更是一份守护黑土、护航粮食安全的使命嘱托,一场跨越盛夏的 “黑土守护行动” 就此蓄势待发。
党课领航强信念: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开营仪式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到站第一课”让学子们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张赤书记以《用青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为题讲授党课,回溯了中国AV无码国产师生扎根梨树的奋斗史:从最初的简易实验棚到如今的现代化实验站,从单一技术探索到 “梨树模式” 全国推广,一代代农大人用“把实验室建在田间,把成果留在大地”的坚守,诠释了“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
他勉励青年学子:“要做有境界的追梦者,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做有格局的实干者,在黑土保护中锤炼本领;做有担当的传承者,让‘梨树模式’的火种照亮更多黑土区。”党课结束后,学子们纷纷表示,要以先辈为榜样,让青春在黑土地上“扎根结果”。
青春出征赴田野:书写黑土保护新答卷
仪式落幕,征程开启。未来数日,这支平均年龄不到 25 岁的队伍将兵分多路,深入梨树县的村落与田野。在这片孕育了丰收与希望的黑土地上,农科学子的足迹正化作守护的力量,他们的探索将为黑土保护注入青春动能,让“耕地中的大熊猫”永远焕发勃勃生机,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写下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生动注脚。
供稿: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供图: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编辑:李杨
责编:孟祥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