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更是全校上下积极迎接建校120周年的喜庆之年。学校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立足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8个提升行动”和“2个倍增计划”,统筹做好“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布局,以更强力度、更实举措,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为系统总结2025年上半年重点工作成效,科学谋划下一步工作,持续推进学校重点工作走深走实,特开设“同心笃行”新闻专题,聚焦各学院(系)推进落实学校重点工作任务的亮点和成效,共同绘就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奋进画卷,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建校120周年。
食品学院锚定“8个提升行动”与“2个倍增计划”核心目标,全面统筹,全院上下齐心协力,铆足干劲,坚定信心,埋头苦干,聚焦关键领域,突破瓶颈制约,以实际行动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食院力量。
强化党建引领 开创融合发展新局面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见行见效。学院党委锚定“三个立足”,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立足学精神、悟真谛,以常抓不懈的韧劲筑牢思想根基。立足强作风、树形象,以严抓不松的定力锻造过硬队伍。立足促发展、作先锋,以细抓不怠的毅力推动事业提质增效。全面梳理巡视整改、民主生活会等渠道反馈意见建议,依托党支部广泛征集师生意见建议。建立工作闭环机制,积极回应师生期盼,让广大师生可感可及。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推动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实效。
基层党建工作亮点纷呈。学院党委围绕“实现三大目标、树立四个理念、打造五类平台、举办十个一活动”,构建“食干先锋”党建工作体系。抓实教工党支部“双融合、双促进”,2个党支部获得校级立项,5个党支部作为院级项目进行培育。围绕食品安全、食育科普、酿酒科技、招生宣传、党员先锋岗等,教工党支部与中国儿童中心、农科院加工所、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四川产业研究院等单位联学共建,形成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互相促进的生动实践。
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落地见效。持续抓好精品实践项目建设,校级本科生党支部精品实践项目立项3个,研究生党支部党日活动大赛精品项目2个,本科第二党支部获评北京市红色1+1三等奖,“时代新人强国行”优秀案例。开展“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系列主题党日活动78次,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建设“食光亭”一站式学生社区,开展“生涯赋能计划”“青年论道”“舌尖上的梦工厂”等活动37次。构建实践育人大格局,开展食院先锋思政实践16次,建立4个学生“思政实践基地”。培育网络思政品牌项目,成立“瞭望青春”融媒体工作室。发挥食育宣讲团作用,面向校内外开展科普宣讲125场。
聚力思政引领,着力构建大宣传格局
打造强农报国系列“大思政课”。凝聚专家力量,发挥智库作用,科普专家范志红与央广网合作录制科普专辑,上线云听APP推荐首位;李媛团队参与央视记者科普内容录制;温馨老师设计56道科学营养的菜谱,助力师生健康减脂,人民网、新华网等推送阅读量超过10万+;洪惠、谭雨青、尹淑涛等专家作为《舌尖上的中国》科学顾问,解锁从科学奥秘到百姓餐桌的“鱼”味密码;积极参与“思政开放麦”品牌活动投稿,讲述段长青教授团队“小葡萄绿染贺兰山,紫名片辉映振兴路”的动人故事。
加强新闻宣传,品牌效应明显增强。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在校内外媒体发声,与新闻中心联动,共创的6篇官微报道,其中3篇被人民日报、新华网等主流媒体转载,阅读量12万+。上半年在学校新闻网共发布高质量稿件66篇。
深化教育改革,探索分类培养新路径
专业建设提质增效。联合中国营养学会,共建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系列教材,提升国家新兴特色专业建设的系统性与专业性。本科专业组织申报校级本科教学成果奖13项;推荐11本教材申报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
师资队伍赋能发展。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院工会、教务系统协同发力,精心组织多场教学沙龙活动,涵盖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申报教学成果奖交流、实践教学与课程思政建设等多类主题,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教学改革深化创新。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食业兴农”食品双创竞赛品牌建设、“兴农工厂”实践基地品牌建设持续获得学校的资助。成功获批“农大味道,农韵口红”实践育人品牌项目。
分类培养再推进。深化研究生分类培养改革创新,2025年“专博专项制”录取专业型博士研究生11人次,2024级“工程硕博士专项”培养方案完善并展开“入企”实践安排。推免生(含直博生)占比相比2024年提高11%,硕士研究生录取329人,博士研究生录取99人,本科直博研究生2人,总计430人,创历史最高。全面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2025年夏季研究生学位论文优良率91%,中差率9%。抽检无问题论文。全面推进研究生“AI+教学”试点课程建设项目,校企共建实践课程《葡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专项初级实践课》、《咖啡风味鉴赏与感官分析》,融合科教产教、打造特色课程。
生源质量再提升。持续推进湖南、海南2省的招生工作,创新招生工作模式,建立了学院领导带头片区、专家教授全程参与、中学联系人具体对接的招生思路。联合海南三亚研究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际学院等兄弟学院,共同开展科普讲座、教师座谈、招生宣讲等。2025上半年走访80所中学,共计234人次参加招生。校友、学生家长、合作企业全力支持。高考后49所目标中学线下咨询全覆盖。
优化学科布局 矢志不移攀登学科巅峰
优化学科战略布局,努力向顶尖学科迈进。制定《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学科发展布局与质量提升方案》《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十五五”规划预研报告》,深入实施学科建设质量提升行动,高站位谋划学科战略布局。制定食品科学与工程《2025年“双一流”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学科高峰提升计划)》,聚焦食品合成生物学方向师资队伍建设与科学研究,培育学科新的增长点。
积极参与谋划未来农业与人类健康学科交叉的新方向,在“食品+人工智能”、“食品+微生物”等交叉学科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申报2025年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智教联创专项1项,获批学校基础研究与前沿交叉创新专项项目1项。
立足学科发展,主办期刊建设取得新成果。Food Innovation and Advances 期刊已正式上线文章98篇,已被Scopus、DOAJ、EBSCO、CABI等数据库收录,编委成员达192位,遍布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彰显出高度的国际化与广泛的学术影响力,期刊水平进一步提升。
服务社会发展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发挥人才科技优势,多维度服务乡村振兴。2025年,新建教授工作站20个,在建教授工作站总数达到66个;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签订横向课题63项,科技成果转化80万元;在遵义、大理、西宁等地建设科技小院14个,服务当地辣椒、刺梨、黄花、青稞等产业;学院10名国家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在15个重点帮扶县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乡土人才培养等工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对接地方政府和企业农产品加工需求26次,积极推介学院科研成果汇编120项。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动区域特色经济提质增效,打造产业服务标杆案例,果蔬加工创新团队,重点建设三部委共建科技小院和教授工作站,形成服务辣椒产业的乡村振兴案例;葡萄与葡萄酒加工团队扎根宁夏贺兰山,推动酿酒葡萄种植与荒漠化治理深度融合,形成服务葡萄酒产业的乡村振兴案例;药食同源产品研发团队,通过引领安国药膳工作专班、建立教授工作站,形成服务药食同源产业的乡村振兴案例。
擘画国际交流新格局 提升食品学科全球影响力
搭建高端平台,拓展国际合作广度。持续构筑高水平国际交流舞台。特殊食品研究中心联合多家科研单位主办 “2025博鳌健康食品科学大会”,会议规模与议题深度广度均超越往届。学院将于WIFI大会期间主办 “2025国际食品非热加工会议”,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术思想碰撞和经验分享,提升学院国际影响力。
深化多维合作,夯实国际发展根基。依托 “未来食品科技与产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大力对接全球顶尖学术资源,成功开展国际合作科研项目2个,年度派出因公出访教师比例达16%。着力搭建学生全球交流桥梁,精心打造 “研究生国际视野拓展讲座” 等品牌学术活动,惠及近10%的在校学生,有效激发其全球竞争力。
高质量完成与康奈尔大学合作办学项目首届本科生培养工作。圆满完成既定教学任务,首届105名学生顺利毕业,同时获得中国AV无码国产和康奈尔大学学士学位,60%的毕业生选择进入世界顶尖高校深造,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康奈尔大学农学院高级副院长Esther Angert访问我校,并参加中国AV无码国产—康奈尔大学学术交流周系列活动,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领域探索更多合作的可能性,推进两校合作不断深化发展。
精准引育筑高峰 激活创新强引擎
坚持加强党管人才,引育并举构筑人才高地。2025年引进农产品物流保鲜领域领军人才1名、农产品加工领域青年研究员及优秀人才各1人。培育2名国家级青年人才;高质量人才梯队扩容增效显著,为学科跨越式发展注入核心动能。
素材提供:食品学院
编辑:欧阳永志
责编: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