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更是全校上下积极迎接建校120周年的喜庆之年。学校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立足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8个提升行动”和“2个倍增计划”,统筹做好“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布局,以更强力度、更实举措,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为系统总结2025年上半年重点工作成效,科学谋划下一步工作,持续推进学校重点工作走深走实,特开设“同心笃行”新闻专题,聚焦各学院(系)推进落实学校重点工作任务的亮点和成效,共同绘就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奋进画卷,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建校120周年。
2025年上半年,人文与发展学院在学校和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从严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全院上下强化政治引领,深化改革创新,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学校重点任务,以“8+2”目标任务为主线,坚定信心,拼搏实干,全面促进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取得实效。
学院召开多次工作会议,推进重点工作
党建领航,凝聚发展磅礴力量
学院始终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注重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建领航作用。2025年上半年,学院有序规范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教工集中理论学习,举办多场讲座报告会。学院分别于东、西区办公楼打造“红色书籍”图书角,并依托党员之家、党刊书报架打造理论学习图书资料专区,推动校园空间成为思想引领新阵地。学院进一步凝练“五个一”党建工作体系。
有序规范开展理论学习活动
在教师思政方面,学院持续开展“先锋领航”系列活动,邀请教师身边的榜样现身说法,通过论坛、沙龙、主题教学技能培训等形式,引领教师成长。相关活动也获得学校认可,2025年上半年,社会学与人类学系教工党支部获批校级精品实践项目,法律系教工党支部获批校级课题研究项目,公共管理与发展系教工党支部“公管智汇”理论学习与研讨系列活动入选2025年教职工党支部“十佳主题党日活动”。
持续开展“先锋领航”系列活动,强化教师思政工作
在学生思政方面,学院注重在“大思政课”和培育品牌项目两方面发力。一方面,积极打造强国兴农系列“大思政课”,策划开展“大思政课”系列展示活动,着力打造“思政+科技小院”模式,创新开展“院长下午茶”活动,组织中国电影博物馆等系列参观,创作“思政开放麦・时事热点评论” 专栏文章等。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学院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创业竞赛、文体活动等30余项,将思政教育融入师生田间地头的实践中,让思政课更接地气、更受欢迎。另一方面,积极培育网络思政品牌项目,依托“CAU人发青年”微信公众号打造“人发会客厅”“请听我说”“青衿风采”等专栏,通过图文、音视频等形式,构建沉浸式网络思政育人矩阵,让“大思政课”在新媒体平台焕发新活力。截至目前相关栏目累计推送35期,阅读量达2万余次。
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25年上半年,学院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一方面丰富学习形式,中心组读书班带头示范,各师生党支部迅速响应,在全院范围内掀起了学习教育热潮;另一方面统筹宣传把关,学院在院网平台开设专栏,营造热烈学习氛围。学院还落实查摆整改要求,领导班子制定5条查摆问题清单和整治台账,建立16条“我为师生办实事”台账,各师生党支部同步从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管理效能等方面开展数十项“我为师生办实事”系列行动,以实践行动促发展作先锋。
掀起学习教育热潮
师生合力,双轮驱动学院发展
人发学院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做好人才培养工作。2025年上半年,学院继续夯实7门大类平台课程及其教学团队建设,持续推进AI技术赋能的智慧课程改革,《外国语》课程获批AI+教学课程建设项目,《人工智能法》和《乡村艺术研究》两门课程纳入建设计划。学院不断深化“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系列行动”,一方面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通过强化过程指导、严格开题报告和论文进展报告等方式做好质量控制,上半年获评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另一方面通过制定《导师资格年度审核工作办法》等规章制度和开展“四有导师”培训等方式强化导师遴选与培训机制,上半年顺利完成导师培训计划。
学院持续抓好精品实践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改革试点,制定并颁布《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试行)》。2025年上半年,学院在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捷报频传,建成2个校级辅导员工作室,依托“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探索争创学生社区示范区1个,荣获“五四青年标兵集体”1项,在首都大学生心理演讲比赛、青振京郊专项赛等赛事中获得佳绩。2025届毕业生中,29人荣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87人荣获校级优秀毕业生。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为做好优秀生源质量提升工作,学院尽锐出战、不遗余力。党政班子带头参与,林涵书记、熊春文院长担任云南、广西招生宣传工作组组长。组织120人次前往滇桂18地市38所中学,开展座谈交流、科普讲座、招生宣讲、摆摊咨询等共42场招生宣传活动。6月24日至7月2日,组织12个小组55名教职工,包含校友、在校学生等200余人次前往滇桂21地市70所中学,参与83场招生咨询会。
全力做好招生宣传工作
学院深入贯彻学校新时代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秉持“引培并举”理念,全力推进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在2025年上半年,引进多名青年研究员和博士后,学院教师队伍越发雄厚。学院教师在人才项目中取得新突破。1人获得学校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推荐,1人获得学校2025年度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推荐,3人再次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三名教师再次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奋发有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人发学院坚守科研立院、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大社会议题开展学术研究,并促进成果转化。2025年上半年,学院师生在《社会学研究》《The Journal of Peasant Studies》等国内外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译著)2部,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学术会议40余期。李小云教授团队在云南等地的乡村振兴实践探索深入推进,叶敬忠教授团队依托北京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创新中心在平谷、密云等地开展系统踏查工作。同时,学院开展学科质量提升规划编制工作,推动资源整合和学科交叉融合发展。
学院依托学校社会服务“三院两站一体系”资源优势,在北京怀柔、江西赣州、安徽潜山、贵州榕江等8地申请设立教授工作站。学院积极邀请其他学院和学科的专家学者共同探索产学研结合新模式,拓展合作深度和广度,多方达成深度合作意向,推动乡村振兴院地合作落地生根。
积极拓展乡村振兴院地合作,促进成果转化
学院抓住建校120周年契机,深度挖掘学院文化和学科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传承创新。学院成立5个工作专班,推进了农政博物馆建设,举办毕业典礼、晚会、游园会等毕业季系列活动,联合举办2场展览活动。作为核心力量与发起主体之一,学院与学校新闻中心共同推动学校传媒界校友会成立,全方位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充分发挥学院学科特点,积极参与建校120周年的文化项目和具体工作。
紧扣建校120周年,积极促进文化传承创新
学院在国际合作交流领域多点突破。邀请75人次高水平境外专家开展教学科研、论文指导等工作,通过课程共建、合作研究及联合培养研究生,深化全球学术对话;同时,教师和学生因公出国(境)交流近百人次,持续拓展国际合作网络,助力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学院持续举办“学术探索之旅”青年学者交流论坛、“生态·人文·社会”学术交流与行动网络、发展研究博士留学生学术交流会等国际学术系列活动。学院联合国际顶尖期刊《农民研究》等举办2025年亚洲青年学者“农政与发展”研习营暨“行动研究与论文写作”暑期班,聚焦气候变化背景下亚洲国家和地区农业食物体系建设,吸引来自全球36个学术机构的54位亚洲青年学者深度参与,为国际学术合作与青年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交流
学院将坚定信心,继续强化政治引领,激发广大师生干事创业热情,坚决落实好“8+2”工作要求,奋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献礼建校120周年和第五次党代会,为“十五五”开好局、铺好路。
素材提供:人发学院
编辑:刘铮
责编:李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