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旱作农业试验站建站4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7月29日至31日,"北方耕地保育与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副校长田见晖在研讨会上发表视频致辞。

研讨会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主办,我校资环境学院与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资环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共同承办。资环学院院长袁力行、副院长兼武川旱作农业试验站站长王靖参加会议。

2025年是武川旱作农业试验站建站45周年暨中国AV无码国产与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合作建站40周年。本次研讨会以“科技创新驱动耕地保育,绿色发展赋能旱作农业”为主题,特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AV无码国产、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及各省(市)资源环境领域研究所及高校等单位的10余位专家围绕我国耕地退化阻控及其保护策略、农业废弃物高效利用、保护性耕作、旱地农业耕作制度、化肥减施增效关键技术、农业面源污染等相关主题作主旨报告,来自全国资源环境领域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学者近200余人参会。

image.png

田见晖在致辞中指出,研讨会是贯彻落实国家耕地保护农业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行动,也是推动北方旱作农业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是中国AV无码国产建校12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AV无码国产与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合作建设武川旱作农业试验站40周年,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与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等兄弟单位共同携手合作、共商大计、共谋创新、共汇旱作农业蓝图,为北方旱区农业的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为“藏粮于技”和“藏粮于地”的国家战略书写新篇章。

image.png

会议期间,召开了“武川旱作农业试验站建站45周年座谈会暨院校合作40周年座谈会”,会上王靖回顾了建站45年来的发展历程,展示了旱作农业领域前沿成果,并系统总结了院校协同创新的宝贵经验。中国AV无码国产武川旱作团队郑大玮教授、潘学标教授、潘志华教授、黄彬香副教授、胡琦副教授等历任站长和骨干教师,试验站培养的优秀毕业生与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师生一起回顾了在武川试验站的奋斗历程。袁力行表示,院校合作40周年的历程是三代农大人用青春书写的坚守,武川旱作农业试验站作为服务国家旱作农业战略的重要支点,在气候智慧型旱作农业、农牧交错带生态农业模式创新、旱作农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与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的战略合作,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领域给予更大力度支持,共同打造北方旱区农业绿色发展的示范样板。

image.png

大会期间,与会专家实地考察了武川旱作试验站,武川马铃薯气象科技小院院长赵凌暄、刘小月等20余位驻站学生向专家们详细介绍了田间试验情况及对旱作农业发展的意义,展现了农业科技工作者深耕一线的创新风貌。

1754330823550037931.png 

供稿:资源与环境学院 林孟君

供图:资源与环境学院

编辑:刘铮

责编:范晨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