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笃行 | 国际学院:齐心协力打造国际化教育新篇章

编者按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更是全校上下积极迎接建校120周年的喜庆之年。学校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立足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8个提升行动”和“2个倍增计划”,统筹做好“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布局,以更强力度、更实举措,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征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为系统总结2025年上半年重点工作成效,科学谋划下一步工作,持续推进学校重点工作走深走实,特开设“同心笃行”新闻专题,聚焦各学院(系)推进落实学校重点工作任务的亮点和成效,共同绘就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奋进画卷,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迎接建校120周年。

国际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针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实施“提升行动”和“倍增计划”,同时做好“十四五”期间的总结工作,为“十五五”期间进行科学的布局谋篇。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行动

学院持续提升党建思政工作质量,作为做好新时期中外合作办学党建工作的根本保障。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正确把握办学方向,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学院事业发展,推动党建工作与学院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在合作办学工作的重大决策中,秉持底线思维,提升研判能力,在“教材、教师、课堂”这三个关键环节严格把控质量,坚守主阵地。做好教职工的思政工作,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促进中外教师交流,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得硬、教学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做好党内集中教育和党员基本培训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以务实态度不断改进活动内容与形式,确保学院各项活动切实围绕学院核心工作和发展目标开展。

扎实做好党建课题研究工作。教职工党支部申报“一融双高”《高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中教工党支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与路径创新研究》成功立项,本科生党支部精品实践项目获批学校重点项目立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指引、现实问题及优化路径》一文在《社会科学动态》上发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即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全力做好“红炉计划”品牌建设工作,致力于塑造独具特色的品牌。春季学期,学院党委启动第六期“红炉计划”,组织师生前往西柏坡、正定,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将西柏坡精神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有机融合,体现了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一以贯之的精神传承。活动被人民日报(人民号)、光明网、党建网陆续发布。此次活动促进了学习成果落地生根,厚植了爱国情怀,坚定了历史自信,并将其转化为久久为功的实践行动。

image.png

宣传和文化工作提升行动

学院持续强化文化育人功能,着力拓展学院文化的深度与广度,不断优化学院网站及新媒体平台的网络文化建设。依托“学习在线”学习平台,将理论学习常态化,开设“应知应记党纪法规”、“红炉计划”、“青年青言”等特色专栏。师生党员踊跃参与,分享学习感悟与心得。

学院大力弘扬中华民俗传统,推动文化自信自强,紧密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在“学习在线”平台以双语形式推出“故事里的中国文化”系列内容,为师生搭建多维度展示平台。本学期共举办线上活动6次、线下活动6次。

学院持续为打造“农情聚力场”贡献力量。李道亮院长撰写的文章《未来农业超乎你想象》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该文章聚焦现代农业前景,借助智识探讨发展问题,深入剖析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动能与新图景。

6月,学院组织中外籍教职员工参加“观长城翠色,听古刹梵音”为主题的中国文化实践活动。大家深入慕田峪长城与红螺寺,在历史与自然的交融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行动

2025届毕业生成绩喜人,近90%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选择深造的毕业生中,18.2%进入世界排名前十的高校深造,近25%进入美国常青藤高校联盟以及英国G5高校深造,53%进入世界排名前50的高校深造,累计82%进入世界排名前100的高校深造。今年是连续第5年,我院毕业生被哈佛大学录取。学生前往深造的其他名校还包括:剑桥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等学校。表1为往届四届毕业生的深造情况。

学院积极助推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2025年为学校开设全英文核心通识课、选修课、面向试验班的英语听说课、百门课程面对面直播课程等各类课程,年教学课时为650课时。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院为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数字信息能力,增开数据科学编程、实用商务技能等选修课程,邀请各领域专家举办专业展望和职业生涯规划讲座,2025年上半年共举办各类实践教学活动7场。

学院教师教学发展分中心利用平台优势,发挥纽带与引擎作用,促进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2025年上半年举办5场“ICB育人论坛”。该系列活动聚焦教学内容设计与方法创新、教改项目申报及教学成果奖培育、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内外交流、教师素质提升及外籍教师非遗体验等主题,开展基层教学、跨学科与跨学院的培训交流活动。

生源质量提升行动

学院积极配合学校招生工作安排,调整本年度招生工作计划,增加部分专业的国家统招生计划,首次在上海、海南等省市投放招生计划。调整年度招生计划有助于提升生源质量,为保障教育教学质量保驾护航。学院深入展开招生宣传攻势,进一步提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吸引力与生源质量,学院领导亲自带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展开招生宣传工作。学院积极挖掘内部潜力,加强与本科生院及兄弟学院的沟通与合作,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共参与了全国18个省市及地区的117场线下高招咨询会,其中北京地区60场,京外地区57场,每场接待的学生和家长均有几百人次;在学院办公楼设立高招咨询中心,现场一对一解答来访学生和家长的问题,累计125人次;设立电话咨询热线,举办线上招生宣讲会5次,建立5个中外合作办学微信咨询群,以及8个省市联络群,20个QQ群,累计为上千余名考生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咨询服务。同时学院招办微信公众号用户总数已突破7124人,单篇推文阅读量最高达到2093次。学院中外籍教职员工、招生志愿者和校友都积极参与到招生宣传活动中。

image.png

高水平国际合作提升行动

学院整合国际合作资源,在学校党委的指导以及各职能部门和兄弟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已与英国萨里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请设立中国AV无码国产萨里大学联合学院,开设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萨里大学是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在人工智能、5G/6G通信等领域享誉全球。两校强强联合,共建联合学院,打造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既是对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积极响应,也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实践,将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学院已邀请英美合作院校的校领导参与我校建校120周年院庆活动以及2025年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以助力我校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

科研团队建设与产出

2025年上半年,依托学院数字农业国际发展研究中心,不断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和科研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科研团队建设不断加强。开展团队建设以及青年教师的能力素养提升培训,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资源建设。共组织3场专家讲座、2次学术研讨会和3次科研实践,带动师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升学术研究水平。

科研效率和产出稳步推进。认真做好在研课题研究和新课题申报工作,组织完成申报国家级自科基金项目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上半年获新立项科研项目2项、校级教改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2项。共发表学术论文6篇,出版专著《未来农场》和《数字乡村--理论、实践与案例》共2部,完成校级政策简报《补短板、弥弱项,加快农业数字贸易发展》1篇。

国际学院将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学校建校120周年契机,加快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信心和步伐,针对中外合作办学外部环境的持续变化,不断总结办学经验,持续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巩固基础,努力深化与现有合作伙伴间的互信合作关系,同时展望未来,致力于拓展与世界一流大学开展新的合作,努力构建一个全面覆盖本科、硕士及博士教育层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国际合作办学的创新发展,为提升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和影响力作出新贡献。

素材提供:国际学院

编辑:李杨

责编:马文哲

分享